中新网天津电 题:民间艺术的根在乡土——专访中国彩塑大师逯彤
中新网记者 张道正
一方普普通通的胶泥,在手中闪转腾挪,就变成了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,这就是中国民间艺术泥塑的魅力。
而说起泥塑,天津的“泥人张”可谓闻名海内外。中新网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彩塑大师,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逯彤,请他讲述传奇故事。
逯彤,字金榜,号泥庐主人,祖籍山东宁津,1945年生于天津。他从艺彩塑艺术60余年,代表作《山里人》《春江花月夜》《
红楼梦彩塑》系列彩塑《
金瓶梅》《酒文化》等先后在国内外获奖和专题展出,引起轰动效应。他多次出访,曾受到新加坡等多国元首会见和表彰。
“中国民间艺术的根还是在乡土之间。”回望六十年艺术创作生涯,逯彤感慨:“我能够成功,是因为始终没有离开市井生活,并从中国各种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,中国文化博大精神,民间艺人要有文化自信。”
《山里人》年少成名,跟随时代风格多变
逯彤14岁结缘彩塑,19岁就已名动全国。1960年,他报考美术,却阴差阳错被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录取为首批学员,师从“泥人张”第四代传人张铭。1964年,在“农业学大寨”中赴山西晋中大寨村采风,创作出作品《山里人》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。先是入选全国美术
展览,而后在《美术》杂志封面刊登,被中国美术馆
收藏。
逯彤回忆,当时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雕塑之《武昌起义》作者,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在《人民日报》撰文评论,称其“实现了民间彩塑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突破”。